頂部
生物特征[1]
? 成年雄性體長2~2.5米,重約200~350千克;雌性體長2米,重約140~150千克,背部為深棕色,腹部為暗黃色到金色。
? 南美海獅,也稱為鬃海豹,是五種已知的海獅里面性別差異最明顯的。成年雌性體型要比雄性小很多,大約是雄性體重的一半。雌性皮毛的顏色相比雄性要淺,呈亞麻色到黃色。雄性頸部有鬃毛且頸部肌肉發(fā)達,常呈昂首姿勢。
? 幼崽背部呈黑色,腹面呈暗橙色,一個月左右逐漸變成棕色。
? 和成年個體一樣,幼崽也有性別差異,雄性體型及體重均較大。
食物[1]
? 它們主要吃魚類、頭足類、甲殼類和其它一些無脊椎動物。
分布[1]
? 南美海獅生活在南美海岸從大西洋一側的里約熱內盧(南緯23度)和太平洋海岸的秘魯(南緯5度)到南美最南端的區(qū)域。南美海獅還會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和福克蘭群島。
棲息地[1]
? 南美海獅沿著海岸線和海灘居住。這些海灘通常由沙、礫石、巖石和鵝卵石組成。它們還居住在平坦的巖石陸架或是潮池和巖石峭壁上。
繁殖[1]
? 南美海獅為一夫多妻制。交配季節(jié)在八月初到十二月,在這一期間,雄性會積極地保衛(wèi)自己的領地。
? 南美海獅的孕期11-12個月。一般來說,一胎產一仔。
? 成百上千的海獅幾乎同時進行交配,幼崽們也在相近的時間出生。這樣在雌海獅外出捕食時,幼崽不會被“單獨”留在沙灘上而被獵食者捕食,有助于幼崽的存活。這種模式也使得幼崽之間彼此建立族群聯(lián)系。同時,聚在一起的雌性海獅也可能會因保護幼崽而互相攻擊。
? 雌性海獅在幼崽出生5-6天后才外出捕食,隔一段時間會從它們的捕食之旅中回來喂食幼崽。雌性可以通過叫聲以及氣味來分辨自己的幼崽。有時候,因潮汐、暴風等因素的影響雌性海獅可能不能成功的找到自己的幼崽。
? 幼崽的死亡率為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十,這決定于群體的規(guī)模。大的群體擁有更高的幼崽死亡率因為幼崽更可能被成年海獅踐踏致死。幼崽的死亡可能由捕食者(比如美洲豹)、疾病、寄生蟲、溺水以及饑餓(當它們失去母親時)所導致。
? 幼崽通常在岸邊玩耍和睡覺,它們只有在母親的陪同下才會游到深水區(qū)域。幼崽一般在3~4個星期大的時候加入其它海獅一起下水。母親會一直照顧小海獅直到產下下一胎幼崽,有時甚至在產下下一胎幼崽后還同時照顧之前出生的小海獅。
? 雄性幼崽大約在6歲的時候達到性成熟,而雌性則在4歲達到性成熟。
行為[1]
? 南美海獅是一種社會性的、群體生活的動物。群體通常由多只雌性和一到多只保衛(wèi)領地的雄性組成。雄性積極地在它們的領地里巡邏,威脅入侵者并通過叫聲宣示它們的領地。然而,雄性和入侵者之間的戰(zhàn)斗并不常見,除非入侵者嘗試取代其地位獲得領地。
? 雄性海獅打斗的時期多出現(xiàn)在交配季節(jié)。雄性之間的打斗隨著雌性數(shù)量的增加而增加。雄性發(fā)出嘶吼聲,通過撕咬的方式攻擊對方。在這些戰(zhàn)斗當中,許多幼崽被殺害。勝利的雄性可以守衛(wèi)它們的領地大約2~3個交配季。
? 一只雄性海獅的領地大小取決于雌性海獅的多少而不是其自身的體型。一般來說,雌性偏向于選擇蓄潮池附近,不超過30℃的區(qū)域(以保持體溫)生活。這些因素影響著雌性的繁殖行為,也因此間接地影響雄性海獅選擇領地。
? 那些還沒能夠獲得雌性海獅青睞的年輕雄性海獅往往與其它年輕雄性海獅組成10~40只的群體。這些群組中的雄性海獅企圖通過突然襲擊已有領地的雄性海獅建立領地以獲得雌性。
? 南美海獅的行為受溫度影響。當溫度很低的時候,這些海獅通常將身體浸在水中,甚至會將其前鰭覆蓋在腹部上。當溫度太高的時候,海獅則會將腹部朝上,后肢張開躺著。
? 海獅一般在離岸不超過五海里的淺水區(qū)域進行捕獵。當尋找獵物的時候,它們往往成群捕獵。它們會將獵物在空中甩動,有時會將魚整條吞下。
壽命[1]
? 南美海獅的平均壽命是16~20年。在加拿大埃德蒙頓的河谷動物園一只人工飼養(yǎng)的海獅壽命達到30年。
保護現(xiàn)狀[3]
? 在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紅色名錄中被列為無危。